2025年鼎信天下,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,焦虑与迷茫如影随形。那一年,关于“存钱无用论”的讨论甚嚣尘上,社交平台上,无数人晒出惨淡的账单,控诉房价的飞涨吞噬了他们的积蓄,抱怨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物价上涨的步伐。一时间,存钱似乎成了一场注定失败的赛跑,徒增烦恼。
我身边的人,也在这股浪潮中浮沉。7月的一个午后,闷热的空气里弥漫着汗水和火锅底料广告的味道,我在拥挤的地铁11号线上偶遇阿伟。他刚领了工资,手机屏幕上鲜红的余额数字格外醒目。 “钱是挣出来的,存钱没意思,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!”他挥舞着手臂,仿佛要将所有的焦虑都抛之脑后。
我记得,去年阿伟也曾尝试每月定投300元,憧憬着未来的美好。然而,一次猝不及防的加班打破了他的计划。深夜,饥肠辘辘的他点了一份外卖,再加一杯提神的咖啡,定投计划戛然而止。“活着都不容易,为什么还要自虐?”他反问道。如今,他的积蓄甚至不如去年,工资涨了,花销也随之水涨船高,存钱对他来说,仿佛一个遥不可及的梦。
展开剩余75%阿伟的困境,并非个例。几个月前,3月初,我在公司茶水间听到了另一个版本的故事。48岁的老王,刚刚失业,银行卡里可怜的8000元余额,仿佛风中残烛,摇摇欲坠。“这点钱撑不了两个月,房租、水电、孩子的补课费,每一笔都像下雨天屋檐上的滴水声,一声一声,压得人喘不过气。”他语气低沉,满是无奈。“以前觉得手里有点钱就能安心,现在发现,根本不够用。”
与阿伟和老王不同,一位30岁的女设计师却选择了另一条道路。5月,她告诉我,她坚持每月自动转账500元到定期账户。三年下来,虽然只攒了不到两万块鼎信天下,但她却感到安心。“心里有底,不用每次遇到事就慌神。”她分享着自己的理财心得,每次下单前都会反复思量,分辨需求的真伪,将购物车里的商品放一个月,看看是否真的需要。
关于存钱,我也曾有过切身体会。6月上旬,家中老人突发疾病住院,高昂的医疗费瞬间刷走了我小半年的积蓄。那一刻,我才深刻体会到,存钱并非为了购买奢侈品,而是为了在突如其来的变故面前,能够拥有喘息的空间。
“你觉得存钱有用吗?”我询问了身边的四五个人,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门。有人说:“没用,辛辛苦苦攒的钱,都扔给房东了。”有人说:“有用,至少买菜的时候不用看老板的脸色。” 还有人说:“存钱是一种仪式感,哪怕只是心理安慰。”
但同时,通胀的阴影也笼罩着每一个人。物价上涨的速度令人咋舌,今天省下的钱,明天可能就买不到同样的东西。存钱仿佛一场与时间的赛跑,稍有懈怠,就会被远远甩在身后。
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,我们该何去何从? 是选择及时行乐,享受当下的美好,还是选择未雨绸缪,为未来做好准备?
7月的一个夜晚,我站在小区楼下的便利店前,看到有人用剩余的零钱买了一包烟。他笑着说:“总要留点后路。” 这个看似理性的决定,却无法抚平内心的焦虑。
或许,存钱只是生活里一种微小的坚持,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,为自己留一条退路。 只是,这条退路究竟能否发挥作用,谁也无法预料。 明天会发生什么,我们一无所知。 2035年的世界,又将呈现怎样的景象,谁也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。
"
发布于:江西省嘉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